教父教您睇新聞
港人戒除「一窩蜂」陋習,樓市「負資產」應可避免
執筆時電視新聞不斷播著南韓首爾梨泰院意外,情況慘不忍睹,不禁勾起筆者對香港近三十年前蘭桂坊同類慘劇的回憶,不勝唏噓!
人群往往犯上「一窩蜂」的毛病,就是受當下的氣氛影響,感性蓋過理想,一致行動以致齊走極端,忘記了身陷險境而不能自拔,悲劇發生時後悔已太遲了。
事實上,香港樓市過去數十年也出現多次類似的「一窩蜂」錯誤,均產生不同程度的「負資產」惡果,對民生以致整體經濟造成傷害。
「負資產」一詞簡單來說就是資不抵債,然而,香港過去四十年樓價不斷攀升,由八零年代幾百元一平方呎,升至現時以萬元計一尺,長升長有,怎會有負資產出現呢?
事實上香港過去近半世紀得天獨厚,乘着全世界經濟起飛,尤其是背靠中國的崛起,香港頓然成為一個生金蛋的國際城市;再加上一九八三年至今的聯繫匯率制度,香港亦長期受惠於平息平美元以致資產價格一直呈上升的勢頭。
在以上經濟及金融兩股力量之下,基本上香港的置業人士是非常幸福的一群,但很可惜的是在長期升勢之中,每隔一段時間,人類的貪婪擊敗理性,再加上一些炒家興風作浪,以致出現一些集體性「一窩蜂」行為,令樓價短期急升,人群不理智地追價入市,一旦回吐就形成一個「A」字形的陷阱,令到部分置業人士不能渡過短期逆境,受到不同程度的「負資產」創傷,即使後來樓價再回升已沒有他們的份兒了。
筆者認為,欲要戒除「一窩蜂」陋習,正本清源,一定要令香港置業人士保持清醒,避免貪婪,勤做功課,堅守房住不炒的態度;因此極馬按揭轉介由去年至今不斷透過大眾傳播媒體全方位推行「先了解後投資重關愛」的免費樓市教育,集團榮譽主席黃錦康更不吝嗇,與大家分享過去數十年精準預測樓市的心得。甚至破天荒多次以贊助TVB明珠台電影,如《長城》、《鐵達尼號》及《冰河世紀》等提醒市民樓市的變化。本周三晚另一套贊助電影,明珠930的《為副不仁》,希望大家不要錯過。
一周樓市新聞精華(編審:華華/撰稿:尤雅)
1) 樓價由去年歴史高位跌愈9%
香港二手樓價9月持續下滑,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最新數據顯示,9月私宅售價指數連跌4個月,最新報362.1點,創2019年1月以來最低,按月跌2.06%,較去年9月398.1點歷史高位跌9.04%。自今年1月起樓價累跌8.07%。中原樓價指數CCL本周亦續跌0.17%,報168.2, 周末成交淡靜,十大屋苑重返七宗的低水平。
2) 一手住宅潛在供應貨尾單位數量增至1.5萬伙
據房屋局數據顯示,累積未售出的貨尾單位增至1.5萬伙,按季增加1000伙,創2007年第2季以來、近15年以來新高水平。
3) 天璽銀主盤劈價易手成交
近月樓市交投淡靜,有市場消息指,九龍站天璽一個銀主盤,大幅減價1500萬易手,造價重回10年前二手水平。據地產代理透露,一個天璽四房單位,實用面積1403平方呎,原叫價7500萬元放盤,累減1800萬元後,最終以5700萬元易手,減幅達24%,成交呎價約4.06萬元。
4) 二手住宅下半年平均售價跌約7%
下半年本港樓價顯著下跌,導致平均每宗二手住宅註冊金額回落。據地產代理資料顯示,今年下半年(截至10月25日為止)平均每宗二手住宅註冊金額約773萬元,數字較上半年平均約832萬元下跌約7.1%,比起去年下半年平均約852萬元更跌約9.3%,創自2017年下半年後的5年新低。
5) 土瓜灣市建項目以24億批出 較市場估值低近1成
據市建局最新公布,旗下土瓜灣榮光街/崇安街發展項目,信置及招商局置地聯合組成的財團以約23.88傹元奪得。市場人士估計每呎樓面地價約8,571元低市場估值約9.8%。上述項目面積約3.1萬平方呎,總樓面約27.9萬平方呎,當中住宅總樓面涉約23萬平方呎,預期可提供560個單位。
6) 元朗新盤首輪60 單位近沽清
新地旗下元朗PARK YOHO Bologna是施政報告公布後首個發售的全新一手樓盤,於周四下午展開首輪銷售。市場消息指出,該項目於約3時許開售,數小時60個以價單形式開售的單位近沽清,其中市場上較罕見的1房複式戶最早獲全數認購。是次銷售的單位早前共接獲愈2500票,超額認購逾41倍。
華華:香港資深新聞從業員,專注地產資訊三十多年,多次獲得專業新聞大奬,經驗豐富。
資料來源:綜合報章報導
更多文章,請按此
Max提提你
如有查詢,請致電:21170000 或到下方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