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教您睇新聞
寬免BSD不是減辣,應是辣招完善化
相信本周最受關注的議題是10月19日(周三)由特首李家超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報告中提及不少民生議題包括土地及房屋政策,當中政府宣佈寬免海外人才在港置業的的印花稅,容許合資格的人士只要居港七年,便可申請退稅,稅率與本港永久居民首置稅率看齊,相信此政策能夠吸引更多海外專才來港工作置業,為樓市增添新活力。
近日不少地產界人士將目光投放在政府會否就著目前樓市進入調整期而宣佈推出減辣措施,他們一致希望政府能夠配合業界聲音撤銷額外印花稅SSD(Special Stamp Duty),然而《施政報告》出爐後並沒有提及相關措施,相信這些地產界人士今次必定大失所望,甚至乎認為減辣措施「減唔夠」,直言《施政報告》未有提供短期刺激樓市措施可以即時惠及到該地產行業的從業員。
事實上,筆者上星期已提到辣招整體上需要保留,當中微調買家印花稅BSD (Buyer Stamp Duty)是適合的,因為微調不是要改變宏觀調控樓市持之以恆的方法,宏觀調控的作用是控制投機及投資的資金進入樓市,怎能夠功虧一簣呢?這是完善化政策並不是減辣。
筆者最近留意到有大型藍籌屋苑紛紛錄得減價成交,其中一個將軍澳新都城樓盤原本叫價600萬,最後減到580萬元沽出,成交呎價約一萬六千元,有地產代理表示成交價已重返2017年樓價水平,形容是「時光倒流價」。這句話其實有取巧成份,大家若然留意2017年該屋苑的平均成交呎價,其實不難發現呎價約萬六元是2017年尾水平,其實當年首季該屋苑的平均成交呎價只是13,314元而已!
因此,買家若聽見2017年價位,就很易誤以為很平宜,其實當年香港年頭跟年尾的樓價是有很大差別的,慎之慎之!
一周樓市新聞精華(編審:華華/撰稿:尤雅)
1. 二手樓價指數跌愈四年半新低
二手樓價跌勢加劇,據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 10月21日最新報168.49點,重回2018年2月水平。
2. 1個月折息創2019年11月新高
香港銀行同業拆息 (HIBOR),與按揭利率相關的一個月拆息升至2.95643厘,連升8天,據香港銀行公會數據顯示2019年11月14日Hibor為2.75143厘,創2019年11月新高。
3. 業主割價速售
大型藍籌屋苑紛紛錄得減價成交,將軍澳新都城2期低層一伙兩房單位實用面積363平方呎,本月放盤原本叫價600萬,最後減到580萬元沽出,成交呎價15,978元,有地產代理表示成交價已重返2017年樓價水平,形容是「時光倒流價」。
4. 施政報告後又有樓盤加優惠
特首李家超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當中提及寬免外來人才在港置業額外的印花稅。有發展商宣佈即時新增付款方法,碧桂園香港旗下九龍城新盤瓏碧,增加建築期付款計劃,由原先的6%折扣優惠,增加為7%折扣優惠。
5. 地產界對施政報告減辣「走樣」表失望
新一份《施政報告》對樓市著墨不多,焦點只有寬免海外人才在港置業的的印花稅,容許合資格的人士只要居港七年,便可申請退稅,稅率與本港永久居民首置稅率看齊。報告中未有提及任何惠及本地人士置業、或短期提振樓市的措施,地產業界對此普遍表示失望。地產建設商會執行委員會主席梁志堅直言「好難好滿意」,另外地產代理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甚至認為減辣措施「減唔夠」。
6. 政府出8招增加土地供應
新一期《施政報告》提出8招增加土地供應,包括開發綠化帶、精簡發展程序、放寬強拍門檻、提高發展密度等政策等。其中在私人房屋供應上,目前長策推算10年需求12.9萬伙,政府將以此作為基本目標,未來5年準備好7.2萬個單位供應,藉此達到「提速、提效、提量」。
華華:香港資深新聞從業員,專注地產資訊三十多年,多次獲得專業新聞大奬,經驗豐富。
資料來源:綜合報章報導
更多文章,請按此
Max提提你
如有查詢,請致電:21170000 或到下方留言
